
〈本會位於宏願新鎮第3路門牌347號雙層會所外觀〉
眾所週知,客家乃漢族八大民系中分佈極廣、影響至深的民系之一,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,客家人曾為所屬國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,譜下了雄偉與悲壯的客家之歌。
在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洪流之中,新一代的客家人,也將繼續為全人類的未來,作出新的貢獻,然而,在新世紀裡,客家文化依舊是客家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;它體現了客家人自強、自信、艱苦奮斗及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貌,因此,我們應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,普及與提升客家文化,弘揚客家精神,繼續推動社會的進步,展望燦爛的明天。
根據目前遺留在新加坡客屬總會的一付牌匾所顯示,豐盛港早在1929年就有“客屬會館”這個組織,可惜,時隔至今巳逾70多載,相信創會先賢亦巳作古,加上沒有任何文字及史冊的記載,因此,對於上述客屬會館的事跡及進一步詳情,後人均無從考証。
為了聯誼團結鄉梓,傳承客家精神,進而發揚客家文化,在機緣巧合下,現任會長鄧鋒昌鄉賢毅然萌起重組客屬會館的意念,並在多位同鄉的鼓勵和支持下,積極展開籌組工作,於一九九六年七月,親自起草章程,向社團註冊局提出申請,並於公元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四日獲得正式批準,而鄧鋒昌鄉賢也被推選為“豐盛港客家公會”首屇會長至今。
本會成立初期,由於沒有經濟來源,加上缺乏活動經費,唯有暫借會長鄧鋒昌大廈(馬星酒店隔鄰)樓上其中一個單位作為臨時會所,過後因會務的發展,再度搬遷至本坡蘇來曼街門牌21號,即大眾銀行樓上,繼續推展會務。
在這期間,雖然會務有所進展,亦獲得許多年輕同鄉的參與,可是,鑒於上述銀行擴充營業,屋主要求本會讓出會所,並允諾將另一店屋,即位於本坡任羅宏路門牌15號樓上,以同樣條件及增加一年的租期加以替換,為期2年,於2005年12月約滿,由於屋主要求加租,難以應付另覓店屋搬遷,而於2006年2月杪遷至阿武峇加街門牌41號樓上,即目前的臨時會所。
由此可見,本會自成立以來,先後經過了多次的搬遷,不但有礙會務的發展,實非長遠之計,有鑑及此,本會第四屇(2005及2006年度)理事會決定展開籌募會所基金活動,並於2006年6月27日之理事會議上正式成立一個以副主席邱鈿喜為首的“購置會所籌委會”,成員包括;鄧鋒昌、賴漢雲、李百貴、曾錦倫、陳德興、陳添財、陳偉光、陳助有、張展添、鄭欣健、鄒易霖、藍永昌。
所謂眾志成城,在全體理事及籌委會的努力奔波下,獲得本坡會員同鄉及友會鄉賢的支持捐獻下,成功以29萬5千令吉的價格在本坡宏願花園新鎮第3路購得門牌347號的雙層店屋作為會所,如今,本區客家人能夠擁有自己的“家”,全賴本著客家一家親的精神,才能把客家鄉情種子,散播在豐盛港這片土地上,發揚光大,世代流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